
类别: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:2025-01-15 19:51:41 浏览: 次
新设备、新产线、新厂房……新年伊始,记者走进韶关市翁源县嘉立创集团数字化生产基地,眼前尽是新气象。
这是嘉立创集团在韶关翁源开辟的全新生产基地,基地内新建设的4栋、总占地近2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于2024年下半年陆续交付,旗下的CNC机械加工、3D打印等业务已逐步搬迁到这里,正开足马力生产,满足全球订单需求。
其中SMT工厂二期超万平新厂房、50条新产线,投产后仅用一个月的时间,周产能(SMT焊点)从最早的百万级快速攀升到一亿以上,直接跳过了传统产线至少所需的半年冷启动时间,目前基本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。
当前市场环境下,“生意越来越卷”“活下来就不错了”声音越来越多,而嘉立创的经营状况让人眼前一亮。“2024年,我们整体保持稳健增长的发展势头,12月份电子装联订单突破了10万笔,其中海外订单增长明显。”嘉立创集团韶关智造基地园区负责人王哲说道。
在SMT新厂房内,50条新产线正火力全开,保质保量完成订单。生产好的产品被放置在指定区域,走近仔细看,客户的信息和需求也贴在上面。记者注意到,相邻两条产线上,正在生产不同客户的订单。
嘉立创集团韶关智造基地PCBA生产主管姜伟东看出了记者的疑问,解释道:“样板和小批量订单的快速交付能力是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”
在传统电路板生产厂商大多倾向于接大批量订单,而对小批量、多品种的打样需求响应不足的情况下,嘉立创持续加大信息化、数字化和智能化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,通过对算力、数据、算法等软件的合理使用赋能硬件设备,构筑了高度柔性化、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工程管理及生产制造体系,满足“小批量、多样化、快交付”的订单需求。
截至2024年6月末,嘉立创已累计服务全球超18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620万名用户,覆盖工业控制、消费电子、网络通信、仪器仪表、生物医疗、汽车电子、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和超千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。2024年1-6月,公司处理订单数量超820万单,营收规模超37亿元。
为了赶赴全球订单需求,嘉立创正在韶关加大产能投资。“2024年在韶关投资打造了总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厂房,并在2024年12月陆续投入使用,恒峰娱乐入口包括20条CNC产线、近百条SMT产线D打印生产设备等等,最大限度增加产能供给。”王哲介绍,随着新一批生产线多个就业岗位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嘉立创深度应用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并结合自身业务的特殊性,在智能制造和数字供应链的建设上“自主研发”,包括ERP、AI图像分析等技术,造就了车间里的“中国速度”,也为全球硬件创新事业提供了“加速度”。
显而易见的人少,是我们进入工厂看到的另一个特征。仅有部分工作人员固定在工位上,其余皆穿梭在各个设备之间。
原来,一线工人基本都配置得有一台数字公网对讲机,如果生产线出现异常情况,这台对讲机就会自动收到来自监护系统的报警呼叫,不需要作业员长时间在现场蹲守,也不需要远程运维人员分配任务。
“车间的设备、对讲机,都实现了全面的互联互通,做到了数据驱动的工厂自运作,包括自动接单、算法排单、自动编写作业程序。不像传统生产模式,一条生产线需要几个人,我们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管理一到两条产线。”姜伟东介绍,为了实现批量化、个性化、精密性组装订单的高效交付,每天平均每条线次以上,其过程高度自动化,正是依托自主研发的ERP系统能根据订单特性快速输出最优的生产方案,对作业员来讲仅需要调取自动生成的生产文件即可完成换线,无需额外的调试动作。
贺富春是嘉立创集团韶关智造基地的技术员,2024年9月份才来到生产车间,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,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就正式上岗了。
“我们把老师傅的经验沉淀成数据,封装到了我们自主研发的ERP系统上,集成为数字化的仿真模拟培训系统,每位新员工在上面做模拟操作就可以获取到这些操作知识,知道每一台设备乃至每一条产线的最佳工艺参数。”姜伟东说,如果按传统“老带新”模式培养,需要3到6个月不等的培训时长,利用仿真模拟培训系统进行培训极大缩短了培训时间,提高了效率。
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商业浪潮中,嘉立创以创新为桨,以奋进为帆,在时代的洪流中破浪前行。未来,嘉立创将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,力争在市场中成功开辟出独属自己的航道。